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(記者朱高祥)記者13日從民政部獲悉,為進一步推動國際性社會組織規(guī)范化建設和高質量發(fā)展,民政部日前印發(fā)《國際性社會組織章程示范文本(試行)》。這是我國首個針對國際性社會組織管理的規(guī)范性文件,將為在民政部登記的國際性社會組織制修訂章程提供范例,自公布之日起施行。
示范文本包括總則、業(yè)務范圍、會員、組織機構、財務和資產管理原則、章程的修改程序、終止程序及終止后的財產處理、工作語言、附則等章節(jié)。
據介紹,示范文本適用于由境內外發(fā)起人共同發(fā)起,在中國境內成立登記,以促進國際合作、加強國際交流、參與國際事務為宗旨的國際性、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。
示范文本旨在進一步引導推動國際性社會組織堅持國際屬性,要求明確國際性社會組織的國際性或區(qū)域性,符合條件的外籍會員占比不得低于1/3,并選擇至少一門外語作為工作語言。參照國際經驗,支持有條件的組織探索細化會員類型,設定差異化的表決權等。
非營利屬性是國際性社會組織區(qū)別于營利主體的基本屬性。示范文本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《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》等有關法律法規(guī)和國家政策,對財務管理、資產管理、組織終止后的財產處理等作出細化要求,督促國際性社會組織堅守非營利屬性。
編輯:康婧軒